7月12日至1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首届域外年会在欧洲卢森堡举行。可是,亚投行却遭遇了欧洲各个民间组织线上和线下的示威抗议 ---主要针对亚投行对化石燃料例如煤电厂的投资。这些消息在国内很少报道。不过,以抗议方式表达不同意见在西方也是很正常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参与抗议的组织包括青年气候(Youth for Climate)、卢森堡当地组织Laika和Etika、反抗灭绝联盟(Extinction Rebellion) 以及国际气候联盟“大转变运动”(the Big Shift Campaign)等团体。
这不是空穴来风。看看亚投行自己的投资报告就可找到原因。亚投行目前为止80亿美元的投资中,有20%投资于化石燃料,其中可再生能源仅占8%。而在能源投资组合中就有57%支持化石燃料的——这个数字是可再生能源的两倍多(其余部分用于投资没有定义的燃料源)(详细资料可参见ref: )。
下图清晰地总结了亚投行的投资分配。示威者们称亚投行为”肮脏银行” (Dirty Bank).
(source: )
示威者们称亚投行为”肮脏银行” (Dirty Bank). Source@theBigShift
亚投行2016年1月16日正式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半历史,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投资于化石燃料的口碑不能不让人担忧。国家层面上,亚投行建立的主要背景是中国进入“新常态”。其中一个主要任务是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近期伦敦举行的气候周( Climate Week)不少人也表达了对亚投行投资记录的关切。有一位英国记者直言不讳地说:“英国纳税人的钱在亚投行有5千万英镑,应该追问投资去向。投资煤电厂令人失望,与《巴黎协定》背道而驰。中国过剩的产能要向外输出,例如近期中国在巴基斯坦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投资的多个煤电站。”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中国目前的一半。因此,如果他们完全参照和照搬中国走过的发展模式,并受到中国的投资支持,累积起来,全球的碳排放无疑将大幅增加。《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则无望实现。
这些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应该选择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国表达了“绿色一带一路”的目标,但如果只是说说而已,看看亚投行的投资统计,显然还不够绿色。
西方过去的发展模式是先污染后治理,带来的是工业污染和城市拥堵。中国现在的道路基本上也是先污染后治理。那为什么中国不走另一条更加可持续、更有长远前景的道路呢?过去西方做不到,是因为那时没有这样的技术,但其实现在这样的技术已经存在。中国也有了资金和条件,为什么还是走老路?
仍然是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整体公共利益的博弈,短期利益显然更有诱惑力。中国如果想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引领地位和话语权,那就得看实际行动了。光有目标和愿景,还远远不够。
2019.7.25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