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正值开学季,几家欢喜几家愁。上大学,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8 月中旬英国 A Level(相当于英国高考)成绩公布,我家大女儿收到剑桥大学录取确认。
 
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在选课选专业和选校的过程中,是孩子还是家长说了算?就我们的经历来说, 女儿是绝对的主体。作为一名关心者,更是一名旁观者,一路看下来,也有一点体会,且与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
 
选择中的自我驱动
 
让一个 17 岁左右的孩子,就明确知道将来想做什么,其实是很难的。A level 选课,女儿的学校允许选 4 门课,但大学录取只要 3 门课的成绩就够了。
 
女儿高一第一学期选了数学,化学,生物,艺术(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艺术和数学她是非常确定要选的,到第二学期,必须减掉一门。
 
我们曾提议减掉艺术,因为她并不想报考艺术和设计方向的专业。喜欢的话自己学不就行了,可她坚决不听。从应对考试的精力时间需要来说,艺术是个无底洞,投入的时间无穷无尽,而且评分标准相对主观,很难拿高分。
 
她比较想学考古,她一直对为什么现在的社会成为了今天的样子等话题充满好奇心。于是她决定放弃生物。我当时觉得不妥。科学类科目还是在学校学为好,如果喜欢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书嘛。
 
她不听,她说也要学一门以写作为主体的课(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认,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写作为主体(Essay based)的考试的评分,同样比较主观。
 
这样的选课,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点疑虑。可是女儿比较“任性”,我就没再多说。毕竟这是她自己的决定。
 
为了详细了解考古专业,她去参加了剑桥的考古公开课,自荐在剑桥的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当志愿者。可是她却发现,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样,她没那么喜欢考古了。她发现自己对生命的起源进化的奥秘有更浓厚的兴趣。她决定要学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龙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这时已临近报考截止时间。报剑桥的话,将来如果想学古生物学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报考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学专业至少要求三门基于科学或数学的科目,她只有数学和化学。她的艺术和古典文明这时对报考帮助甚少。
一般说来,如果按她的原计划选考古的话,根据学校提供的预估成绩,打个比喻,考上剑桥有 50% 的机会。她现在改报自然科学,不符合三门科学或数学科目的硬条件,可能只有 0.1% 的机会。
 
她学校的老师也很礼貌地指出:“虽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但在缺生物课的情况下,报考自然科学生物方向风险较高。”
 
但是她说她不能因为要进剑桥,而选择在大学期间学一个她不再喜欢的专业。
 
剑桥并非她的唯一选择。她说她不是拍脑袋跟着感觉走而报考。她是自己仔细搜索了这个领域各所她感兴趣的大学的三年期间每个学期的课程设置,然后发现剑桥的自然科学课程的范围更广,可以打更好的基础 ,并且符合她内心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可以较早选一门生物进化课。她说她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报考剑桥, 而不是为了上剑桥而报考剑桥。
 
是啊,我从没研究过各大学的某个学科每个学期的课程设置,凭什么就会觉得自己更高明呢?
 
我不知道她的个人陈述怎么写的。她只是告诉我她会如实解释为什么没选生物课的原因。
 
之后我没再过问她考大学的事儿。女儿剑桥面试那天,我在伦敦开会,早出晚归。女儿“高考”的最后考试期间,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出差。
 
坚持自己选择的无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勇气,我不得不承认女儿给我上了一课。
 
孩子才是主导
 
我在想,家长在孩子报考大学的过程中应当是个什么角色?
 
这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对于没有明确想法的孩子,家长的指导作用会比较大。对于很了解自己并很有主见的孩子,家长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家长可以给参考意见,决定是孩子自己做的。
 
人生的意义与内心的追求,从来不是基于他人的忠告,一定是你自己的认识和选择。
 
对于大女儿的学习,我早就退居二线。老大自从上中学,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了。由于那时老二还小,然后我们又有了老三老四,全职工作之余我首先得照顾幼龄孩子的基本需求。她在家里帮助打理家务,有空时做饭烘培,课余也协助照顾妹妹们。
 
这样她从小就比较独立。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她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女儿在真正的生活中成长,生活即学习。(非非马最近有一篇关于孩子做家务有助于成长的文章,道理不谋而合,推荐一读。)
 
从小她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习惯,这是她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长是在意见有冲突中实现的。冲突后的选择让她更明确自己的想法。当家长的建议和她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她坚持己见放弃了生物课,后来看来这并不明智。
 
然而,基于她的新的专业选择,在缺生物课,明知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她最终决定报考了剑桥自然科学的生物方向。这是因为她坚信,她自己才是此次选择的主体。
 
她的选择不是以“功利性”的结果而驱动。我也体会到,建议没被孩子采纳的时候,家长需退后一步(Step back),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在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个体来尊重的前提下,孩子的道路是孩子的,孩子将来的生活也是她自己的。
 
英国的中学对学生每年的评估包括学习态度和组织能力,也包括学习表现。学年末也颁发最佳进步奖、最佳学术表现奖、最佳社团参与奖等等,但没有对学习成绩排名。在这些评估中,组织能力比较重要,这意味着你是否可以有效地为自己的学习制定计划,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等等,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我问她:“如果你没进剑桥,你会遗憾吗?”她说:“我不遗憾。我虽然少了一门剑桥要求的科目,但拿到了预录取,我已经很开心了。我努力过了,就没有遗憾。世界上好大学除了剑桥还有很多呢。”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
 
孩子发自内心的兴趣,就是她执着的动力。人生本没有文理之分。生活都是全科,都是立体的。
 
对孩子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专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她对艺术的爱,在于体验用手创作的乐趣和那些细微之处她自己感受到的美与创意。她说她永远不会放弃艺术。在 A Level 成绩的所有 A* 中,她觉得她的艺术获得了 A*,是最值得的,尽管大学录取不需这门成绩。
 
无论孩子取得什么“成绩”,都只是人生成长阶段的一部分。孩子的想法随成长阶段的不同会有变化。她以后的职业兴趣可能还会有变,但那一定是她自己思考后的选择,她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们家长,只要相信她就好。在大学择校择专业的过程中,孩子才是主导。家长只是一名观察者和建议者。
 
家:一个生长中的生态系统
 
在一个家里,家长的主要责任是在家里培育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做好园丁,浇水施肥。园中的植物,自然会按照她本来的样子自由生长,开花结果只是迟早的事儿。
 
国内有位朋友曾问我:“你对娃完全是放养状态,这是不是说明了你其实对英国的教育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才会任娃自由生长。”
 
我说:“我不是对英国的教育有信心,我是对我的孩子们有信心。我们都视自己的孩子为宝贝。如果一个正常的孩子在相对正常的环境里成长,为什么就对她没信心呢?另外我对自己有信心。这主要是说无论孩子将来上什么大学,将来做什么职业,即使孩子出去碰得头破血流,当妈妈的可以保证永远无条件地,不做任何评判地接纳她。”
 
一个美好的生命在成长,我们为什么没有信心?
 
 
英国的学校总体来说学习任务不重,但这个教育系统强调对“人”的尊重,着重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兴趣,也很重视培养阅读能力。中学期间,女儿学的其中一门课是批判性思维。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写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只有我和队友自己带娃,那么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我们争取在家里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我家每周日的晚饭都是开家庭会议的时候,下周每天每人的安排,都梳理一遍,每人可轮流发言,包括参加聚会趴踢、接送孩子的安排等等。
 
孩子是家庭会议的主导,她们参与决定家里的大事小事,而不是每天做什么全是家长说了算。家事是家里每个人的事,包括孩子们,不仅仅只是家长的事。
 
周末我们有家庭讲座时间。每周两人,三周一轮,每个人讲什么完全自己定,没任何限制。主要是我们因工作原因很多时候错过了学校的集会(Assembly),错过了孩子们在校的一些表演或展示。于是我有一天建议用家庭讲座来弥补。
 
例如在家庭讲座中,我给孩子们讲过妈妈的工作,妈妈昨晚去参加的剑桥学院晚宴是什么样的;队友讲了他多年前周游世界的一段,还有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老四讲了她的学校夏游;老三讲了她的石头收藏,老二讲了墨鱼,血是蓝色的还有三个心脏。
 
老大对古典文明感兴趣,有一次给我们讲了古希腊神话等等。我们说每人每次最多讲半个小时,她一下子讲了一个半小时,妹妹们提问踊跃,而我那天听得“昏昏欲睡”。每人讲的话题在不断更新之中,因为每周都会有新鲜事儿。
 
一个大家庭就是混龄教育的最好实验场。孩子们在争执和试错中学习,也许领导力就是这样萌芽的。和孩子的朝夕相处,日常中时不时的“不协调”,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如果没有孩子就不可能体会的更深层的世界。
 
我希望孩子们可以成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文化教养,有自由灵魂,有责任和担当的社会公民。
 
我们希望孩子做的事,和孩子自己希望做的事,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内心的驱动下成长,这两种“希望”终会殊途同归。
 
人生很长,看见彼此
 
常有人说,我看着这个孩子长大的。其实,孩子是看着我们长大的。家庭,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一个生态环境。
 
可以说家长是“家”这辆车的司机,开着家庭这辆房车走在人生的路上。孩子们其实是乘客,18 岁左右离家上大学了,就下车自己当司机了。家长司机两个要常沟通,放轻松,少焦虑,才能享受这一段旅程,才不至于走错方向甚至翻车。
 
人生很长,在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个家长可以看见孩子;孩子可以看见家长;我们作为家长也看见彼此。如果家长是这段旅程的光源,让我们发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见自己。
 
女儿在今年母亲节的贺卡上给我写道:
 
“Mum, you are smart and kind and generous, but I am most grateful to you for teaching me the rewards of hard work and efficiency. I have learned from you that I can do anything if I work for it, and I am thankful for all the opportunities you’ve given me over the years.”
 
妈妈,你聪慧,善良和大度,但是我最感谢的是你教我明白努力和效率的回报。我从你那里学到了只要我努力,我可以做任何事。我感恩这么多年你给我提供的所有尝试的机会。
 
我问:“你觉得应该随心呢,还是听从理智?(Follow your heart, or your head?)”
 
她说:“两者都要(Both,not only follow your heart,but also follow your head)。”
 
孩子,当你真正尝到了自由的滋味,找到了内心所爱,别回头。
 
(全文完,2019.9.4 于剑桥)
 
话题:



0

推荐

盛湘渝

盛湘渝

1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环境科学博士,在英国有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 居于剑桥。她是英国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模拟, 低碳发展领域专家。她是英国皇家气象学会Fellow(FRMetS), 英国注册工程师(CEng),英国注册物理学家(CPhys),英国注册科学家(CSci)和英国注册环境科学家(CEnv)。她同时是英国法庭注册见证专家(Expert Witness)。盛湘渝博士现兼任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模拟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客座教授。她拥有物理和环境工程理工双学士,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工程双硕士,环境科学博士学位。 盛湘渝博士曾任英国贸易投资署环境工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主持伦敦2012 奥林匹克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预报、中国-欧盟综合环境项目以及英国各地区的大型工程项目。她曾任中国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FCPS-UK)副主席,曾为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UK-CARE)联合创始人(2000年)并曾任理事长,现为理事会理事。她是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资深校友组织成员。业余时间自2001年起联合创办并任剑桥《剑河风》杂志社主编至今。

文章